close

佛洛依德說:人生兩大重要事為(一)愛與被愛(二)工作;兩性關係之追求是內在需求及必要的渴望。

性(完整無缺的愛)應有三層面:

生理-浪漫的激情(激情是創造浪漫不可或缺的部分);兩性生理碰觸的過程(感覺);如何拿捏則需要教育。
社會-許諾與責任。
心理-親密的關係;學會尊重另一性別;彼此了解、包容、尊重、體諒、溝通。

性教育應屬人格教育,發揚人性、摒除獸性;學習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。親密關係若要有穩定的發展(相愛容易相處難),應先學會做人,再談相處之道。

人可以不相同,相異不代表不能相容。


 

知識不代表智慧,年齡不代表成熟

人生不如意者,其生活得不到較多親密的關係

生命的歷程有三種章程

  1. 健康快樂的身心
  2. 個人的工作生涯發展
  3. 個人的感情、婚姻、家庭

人渴望追求親密的關係,但相愛容易,相處難。而要如何相處,終須學習(兩性爭的是不一樣),但先學會做人。在認識、接受、包容時,不要想改變自己,人的內心都是不一樣。

男女最大的差異,可區分為

視覺動物 聽覺動物
空間的概念 時間的過程
理性的動物 感性的動物

 
 

 

  1. 生理結構:據研究男女的生理結構並無很大的差異;男女特質的差異來自於社會期望、生存環境、背景、教育、人生經驗等的不同。



     2.     心理成長過程

3社會的期望

男、女性差異的比較

男:由成就而肯定自己、天生具有攻擊性、優越感、社交自由、時時表現強壯、保護女人、關心社會活動、使女人認為重要、有競爭力的需求、對事物較有興趣。

女:女人比男人更容易被說服、女人情緒化、更被動、容易依賴:女人對人較有興趣、較不具攻擊性。

傳統社會對男女有不同的角色

社會角度其性別的角色,可從家庭成長分化過程中分男、女性。而社會教導男性須負責、勇敢、進取、主外。女性須嬌小、溫柔、體貼、主內。

從輔導角度要被性別認同,不能用傳統的刻板的觀念,對兩性的期待,要懂得變遷而變遷。

以男性為中心從農業時代→工業時代→資訊化過程(雙生涯家庭):並從沙文主義演進成拉鏈主義(互相配合、協調、溝通)。

摒除性別角色的期待時,從兩性的婚姻關係,可分四種:

  1. 大男人娶到小女人
  2. 大男人娶到大女人
  3. 大女人嫁給小男人
  4. 小女人嫁給小男人

培養兩性中庸性,男人外表鋼,但內心是非常的脆弱,不要在意權力的大小,而在有無影響力。

男人學習默從訓練,女人自主訓練。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z0952760928 的頭像
    z0952760928

    ܤ 림언함﹏ⓛ ⓞ ⓥ ⓔ≠

    z09527609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